聯(lián)系我們
400-6555-262

聯(lián)系電話:

謝工 15622229311 (微同)

聯(lián)系微信:

實驗室易燃物質(zhì)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0-10-26

一、易燃液體

1 概述

國家標準GB 30000.7—2013《化學品分類和標簽規(guī)范 第7部分:易燃液體》規(guī)定易燃液體指閃點不高于93的液體。閃點是衡量易燃液體火災危險性大小的主要特性,閃點越低,火災危險性越大(見表3.6)。易燃液體根據(jù)閃點大小分為四類:類別1的閃點小于23且初沸點不大于35,如乙醚、石油醚等;類別2的閃點小于23且初沸點大于35,如丙酮、乙酸乙酯等;類別3的閃點不小于23且不大于60,如正丁醇、乙二胺等;類別4的閃點大于60且不大于93,如萘、乙醇胺等。有機化學教學及科研實驗普遍大量儲存及使用的有機溶劑多為易燃液體,存在安全隱患,應著重進行安全防控。

表3.6 實驗室常用易燃液體的閃點和沸點(20、1個標準大氣壓下)

2 易燃液體的危險特性

(1)高度易燃易爆性

易燃液體在常溫條件下遇明火極易燃燒,當易燃液體表面上蒸氣濃度達到其爆炸濃度極限范圍時,遇到明火即可發(fā)生爆炸。

(2)易揮發(fā)

多數(shù)易燃液體分子量較小,沸點較低,一般低于100,易揮發(fā),蒸氣壓大,液面蒸氣濃度較大,遇明火即能使其表面蒸氣閃燃。燃點也低,一般比閃點高1~5,當達到燃點時,燃燒不局限于液體表面蒸氣的閃燃,由于液體源源不斷供應可燃蒸氣可持續(xù)燃燒。

(3)流動性

易燃液體大都黏度較小,一旦泄漏則會很快流向四周低處,隨著接觸空氣面積增加,蒸氣速度也會大大加快,空氣中蒸氣濃度迅速提高,易燃蒸氣在空氣中的體積也增大,增加了爆炸的危險性。

(4)受熱膨脹性

易燃液體的膨脹系數(shù)一般都較大,儲存在密閉容器中的易燃液體,一旦受熱會導致體積膨脹,蒸氣壓增加,使容器所承受的壓力增大,若該壓力超過了容器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就會造成容器的變形甚至破裂,產(chǎn)生極大危險。

(5)易產(chǎn)生積聚靜電

一般易燃液體的電阻率大(109~1014歐·厘米),在輸送、灌裝、過濾、混合、攪拌、噴射、激蕩、流動時極易產(chǎn)生和積聚靜電,累積到一定程度將會產(chǎn)生火花,火花極易引起易燃液體燃燒。

(6)易氧化性

易燃液體一般含有碳、氫元素,容易接受氧元素而被氧化,當遇到強氧化劑或強酸時,能迅速被氧化且放出大量的熱而引起燃燒或爆炸,如乙醇遇高錳酸鉀放熱并發(fā)生燃燒。

(7)毒害性與腐蝕性

絕大多數(shù)易燃液體及其蒸氣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會通過與皮膚的接觸或呼吸吸入人體,致使人出現(xiàn)昏迷或窒息,嚴重時死亡。有的易燃液體及蒸氣還有刺激性和腐蝕性,能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刺激或灼傷皮膚或器官,造成機體組織的損傷。

3 高校化學實驗室易燃液體的儲存注意事項高?;瘜W實驗室易燃液體的儲存注意事項如下所示:

易燃液體應存放于陰涼通風處,專柜儲存,分類存放。不得敞口存放,定時檢查容器有無損壞,以免造成泄漏事故。取用時輕拿輕放,防止相互碰撞或損壞容器;

易燃液體應配置GHS規(guī)范的標簽,標簽要素配置如圖3.4、表3.7所示。

圖3.4 易燃液體安全標簽示例

二、易燃固體

1 概述

易燃固體指容易燃燒,可通過摩擦引燃或助燃的固體(GB 30000.7—2013)。根據(jù)聯(lián)合國《關(guān)于危險貨物運輸?shù)慕ㄗh書 實驗和標準手冊》(第五版)規(guī)定的實驗方法進行一次或多次實驗,100mm的連續(xù)的帶或粉帶燃燒時間少于45s或燃燒速率大于2.2mm/s的物質(zhì)為易燃固體。易燃固體燃點低,對熱、撞擊、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點燃,燃燒迅速,并可能散發(fā)出有毒煙霧或有毒氣體的固體,實驗室常見紅磷、硫黃等即為易燃固體。

根據(jù)燃燒速率實驗易燃固體可分為兩類。類別1:燃耗速率實驗,除金屬粉末外的物質(zhì)或混合物,潮濕區(qū)不能阻擋火焰,且100mm連續(xù)的帶或粉帶燃燒時間小于45s或燃燒速率大于2.2mm/s;金屬粉末100mm連續(xù)粉末帶的燃燒時間不大于5min,如紅磷、2,4-二硝基苯甲醚、2,4-二硝基苯肼、十硼烷、偶氮二甲酰胺等。類別2:燃耗速率實驗,除金屬粉末外的物質(zhì)或混合物,潮濕區(qū)阻擋火焰至少4min,且100mm連續(xù)帶或粉帶燃燒時間小于45s或燃燒速率大于2.2mm/s;金屬粉末100mm連續(xù)粉末帶的燃燒時間大于5min且不大于10min,如2,4-二硝基氯化芐、硅粉、金屬鋯、錳粉、龍腦、硫黃等。

2 易燃固體的危險特性

(1)易燃性

易燃固體在常溫等很小能量的著火源下就能引起燃燒;受摩擦、撞擊等外力也能引起燃燒。易燃固體與空氣接觸面積越大,越容易燃燒,燃燒速率也越快,發(fā)生火災的危險性也就越大。

(2)易爆性

易燃固體多數(shù)具有較強還原性,易與氧化劑發(fā)生反應,尤其是與強氧化劑接觸時,能夠立即引起著火或爆炸。

(3)毒害性

許多易燃固體不但本身具有毒性,而且燃燒后還可生成有毒物質(zhì)。

(4)敏感性

易燃固體對明火、熱源、撞擊比較敏感。

(5)易分解或升華

易燃固體容易被氧化,受熱易分解或升華,遇火源、熱源引起劇烈燃燒。

(6)分散性

易燃固體具有可分散性,其固體粒度小于0.01mm時可懸浮于空氣中,有粉塵爆炸的危險。

3 儲存

(1)易燃物質(zhì)應遠離火源,儲存在通風、干燥、陰涼倉庫內(nèi),不得與酸類、氧化劑混儲。使用時輕拿輕放,避免摩擦、撞擊引起火災。

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

侵權(quán)刪